查看原文
其他

【徐奇渊】 中美贸易摩擦:寻求共识的四点建议

——中短期内可以大幅降低关税、减少海外旅游购物和代购,将部分服务贸易逆差、误差与遗漏项逆差,转移到商品贸易项下。

——中长期角度,可以通过空间布局转移贸易顺差。

——客观认识中国对外出口依存度,不能低估中国对出口的依赖。

——对外开放政策是基本国策,不是权宜之计,即使面临较大外部压力,也要统筹安排、有顶层设计。

——对外金融开放,尤其要区分金融领域直接投资、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两个不同的问题。

 


美国代表团已经回国,中美即将展开下一轮对话磋商。不过,目前双方分歧很大,甚至对话还不在一个语境。一方面,中国的辩解侧重于全球价值链(中国对美顺差被其他国家赚走了)、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利益(中国对美顺差被包括美资在内的外资企业赚走了)、经常项目顺差远小于商品贸易项目顺差(因为服务贸易有逆差)等角度。

而一方面,在美国国内,美国政客要面对的是底层广大并不具备经济学常识的选民,对这些选民而言,晦涩难懂的经济学术语他们不甚了解,只有进口、出口、贸易顺差、就业才是最直观的经济变量。同时,中国对美国的顺差持续上升,的确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。中美之间的逆差占到美国全部逆差的一半。2009年,中国对美顺差还是1400亿美元,2017年翻了一倍,达到2800亿美元。因此,以这些底层选民为基础的美国政府,更多只关注双边贸易差额。20183月,特朗普提出要将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1000亿美元,后来美国代表团又要求在2020年之前中美贸易顺差要至少减少2000亿美元。

因此在总体上,中美双方不在同一个对话频道,达成共识的难度较大。给定要推动中美达成共识,需要考虑的思路是:第一,尝试从美国的角度来采取政策举措,即如何削减双边贸易顺差的角度来进行思考。第二,采用对中国尽量减少负面冲击,尽量无害的方式。在此两个前提下,尝试寻找中美可能达成的共识。以下提出四点建议。 

01 

第一,中短期内可以大幅降低关税、减少海外旅游购物和代购,将部分服务贸易逆差、误差与遗漏项逆差,转移到商品贸易项下。 

由于海外旅游购物、代购,中国的商品贸易顺差可能被高估了。2017年(人民币总体升值背景下),中国商品贸易顺差4761亿美元,而服务贸易项下的旅游项目逆差为2251亿美元,两者合计之后经常账户顺差将比商品贸易顺差大幅下降。对美国的情况是,2016年,中国对美贸易顺差2540亿美元,其中旅游项目逆差为262亿美元,旅游项目逆差可以消除10%以上的双边贸易失衡。

由于统计存在困难,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海外旅游购物、代购行为,既没有计入到商品贸易项下,也没有计入到服务贸易项下,从而进入到了误差与遗漏项目当中。这也是近年来误差与遗漏项目偏大的原因之一。

采取措施,使得上述服务贸易差逆转入到商品贸易项当中,这是可能的。例如,尽快大幅调降相关种类商品的进口关税,减少进口限制,同时采取措施稍加提高境外购物、代购的成本。服务贸易项下将会有可观的逆差,转移到商品贸易项下。

这样做,不但冲击较少,而且还有正面影响。其一,2016年,中国整体旅游项下的进口2501亿美元,其中从美国进口307亿美元,已经形成了巨大的购买力。而这些购买力,受益者除了国外生产商之外,主要是海外代购者。而且,旅游购物和代购的批量小、成本也高。

大幅降低关税、同时配合削减消费税,将上述购买需求纳入正式进口渠道,可以将海外购买需求转移到国内,同时增加国内零售、物流等环节的就业。基于这项措施,预期可以削减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数百亿美元,总体贸易顺差的削减规模将更为显著;与此同时,经常项目的余额将相对稳定、误差与遗漏项目的余额也将有所减少。 

02 

第二,中长期角度,可以通过空间布局转移贸易顺差。 

从中国来看,大量的贸易顺差、包括加工贸易带来的顺差,是由国际分工体系所造成的给定结果,符合中国过去的比较优势。但是从中长期来看,中国需要以《中国制造2025》为方向,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。在此过程中,中国应更加重视对发展中国家、新兴经济体的对外开放,在加速国内产业升级。在推动《中国制造2025》的同时,将部分过剩产能、过载产能转移到越南、菲律宾、泰国等东南亚等国家,同时将中国对美顺差逐步转移到这些国家。实际上,随着国内生产成本的上升,市场已经开始出现这种自发调整的趋势。要客观评价这种趋势,中国要从贸易顺差走向利益顺差,必然要经过这样一个阶段。

但是,也要统筹协调好新兴产业、传统产业两大引擎,统筹考虑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,以及传统产业向外、向周边转移的速度。不能出现传统产能转移走了,但是先进产能也没有发展起来的情况。

过去40年,中国更多的是向发达经济体开放。在未来,要更加重视向发展中国家开放。中国的国内经济改革,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战略,将同时在需求端、供给端重塑国际资金环流、商品环流格局。一方面,中国国内积累了大量储蓄,在供给端通过直接投资,可以改善推动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能力建设、改善其经济增速、增强其供给能力。另一方面,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,能够作为新兴市场外需的重要来源,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新的大市场机会。这些都将使得国内经济改革,与外部经济环境的塑造进一步深度契合,为中国的内、外经济政策提供统一的战略框架。 

03 

第三,客观认识中国对外出口依存度,不能低估中国对出口的依赖。 

一种代表性的误解认为:根据核算,2017GDP增速当中,净出口拉动了0.6个百分点。即便没有净出口的贡献,2017GDP增速也将达到6.3%,并由此判断中国对于出口的依存度较低——需要指出,这种观点是错误的。

首先,净出口对GDP的拉动是一种简单核算。无法根据这一结果,对出口依存度进行分析和判断。假设AB两国经济规模相同,其中A国进口、出口均为100亿美元,而B国进口、出口均为1亿美元。在此情况下,两国净出口均为0,但是不能由此做出判断,认为两国的出口依存度是相同的。

事实上,一国对国内生产商品面临的总需求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:其一是自产自销部分,即国内总需求当中,对国内商品的需求部分——这部分需求等于国内总需求减去这些需求当中被进口所满足的部分,比如要减去的消费、投资、政府支出当中对进口的购买部分。其二是自产外销,即外国对本国需求的部分,也就是出口。具体核算过程还会涉及到更多细节,例如中间品贸易。大致而言,中国国内生产商品面临的总需求当中,约有19%为外部需求(即自产外销部分)。

同时还需要认识到,中美双边贸易争端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较小。其一,中国对美出口是美国对华出口的约3倍。其二,美国GDP体量约为中国的1.6倍。其三,美国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总体较小,而中国出口产品的可替代性相对较大。这意味着,双方提高相同的幅度的进口关税,美国征收的进口关税将更多转嫁到中国的生产者身上,而中方征收的进口关税将较多转嫁到中国消费者身上。其四,320日至54日,中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反应已经有所体现,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%左右,中国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7% 

04 

第四,对外开放政策是基本国策,不是权宜之计,即使面临较大外部压力,也要统筹安排、有顶层设计。对外金融开放,尤其要区分金融领域直接投资、短期国际资本流动两个不同的问题。 

3月的博鳌亚洲论坛,习近平主席强调,“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,只会越开越大”。对外开放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,是长期政策方向。改革开放40年以来,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。不过,在面临外部压力的情况下,对外开放也需要做出顶层设计、避免将对外开放举措作为权宜之计。

缺乏顶层设计的对外开放,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政策公信力、强化市场主体的短视、加剧市场波动为代价。在经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,企业家将无所是从,难以建立长期、稳定的信心。这也是外资企业、民营企业较多抱怨的问题。

具体地,在中美磋商过程中,开放的原则之一是:对外金融开放,要区分金融业的长期直接投资开放、短期资本金融账户开放两者之间的关系。前者,例如银行、证券、保险、信用评级公司、会计事务所等的市场准入,可以以较大的力度放开。但是,在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管理方面,从国际经验尤其是日本在1980年代的教训来看,容易对国内宏观经济、金融市场秩序造成较大冲击,一定要慎之又慎。

(原文发表于5月14日《财新》周刊。)

延伸阅读:

【张宇燕 冯维江】 如何理解中美贸易摩擦

【东艳】  以美日贸易摩擦为鉴,透视中美贸易冲突

【东艳】 美方挑起贸易冲突:经济利益还是战略考量?

【东艳】 贸易保护带不来制造业回流



欢迎关注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,请微信搜索“iwepcass”或“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”。所发文章不代表作者所在机构的观点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